產品名稱:嘌呤霉素
產品型號:P8230
產品特點:嘌呤霉素(Puromycin)是由白黑鏈霉菌(Streptomyces alboniger)發酵代謝產生的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,通過抑制蛋白質合成而殺死革蘭氏陽性菌,各種動物和昆蟲細胞
免費咨詢:010-50973130
說明:蛋白質合成抑制劑。抑制細菌、藻類原生物和哺乳動物細胞生長。
別名:二鹽酸嘌呤霉 素;
3'-[α-Amino-p-methoxyhydrocinnamamido]-3'-deoxy-N,N dimethyladenosine dihydrochloride
分子式:C22H29N7O5·2HCl 分子量:544.43
CAS#:58-58-2
外觀:白色或白中帶有黃色的粉末
特性:來源:Streptomyces alboniger 純度(assay):≥98%(TLC)
溶解性:溶于水,參考濃度50mg/ml。
說明:蛋白質合成抑制劑。抑制細菌、藻類原生物和哺乳動物細胞生長。
嘌呤霉 素(Puromycin)是由白黑鏈霉菌(Streptomyces alboniger)發酵代謝產生的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,通過抑制蛋白質合成而殺死革蘭氏陽性菌,各種動物和昆蟲細胞。某種特殊情況下有效作用大腸桿菌。作用機制在于嘌呤霉素是氨酰-tRNA分子3’末端的類似物,能夠與核糖體的A位點結合并摻入到延伸的肽鏈中。嘌呤霉素同A位點結合后,不會參與隨后的任何反應,從而導致蛋白質合成的提前終止并釋放出C-末端含有的不成熟多肽。
嘌呤霉 素產生菌Streptomyces alboniger內發現的pac基因編碼N-乙酰轉移酶(PAC),賦予機體對產生抗性。這一特性如今普遍應用于篩選特定攜帶pac基因質粒的哺乳動物穩定轉染細胞株。
嘌呤霉 素在細胞穩轉株篩選中的普遍應用與慢病毒載體的特性有關,現在商業化的慢病毒載體多數都攜帶pac基因。在某些特定情況下,嘌呤霉 素亦可以用來篩選轉化攜帶pac基因質粒的大腸桿菌菌株。
說明:蛋白質合成抑制劑。抑制細菌、藻類原生物和哺乳動物細胞生長。
嘌呤霉素(Puromycin)是由白黑鏈霉菌(Streptomyces alboniger)發酵代謝產生的一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,通過抑制蛋白質合成而殺死革蘭氏陽性菌,各種動物和昆蟲細胞。某種特殊情況下有效作用大腸桿菌。作用機制在于嘌呤霉素是氨酰-tRNA分子3’末端的類似物,能夠與核糖體的A位點結合并摻入到延伸的肽鏈中。嘌呤霉素同A位點結合后,不會參與隨后的任何反應,從而導致蛋白質合成的提前終止并釋放出C-末端含有嘌呤霉素的不成熟多肽。
嘌呤霉素產生菌Streptomyces alboniger內發現的pac基因編碼嘌呤霉素N-乙酰轉移酶(PAC),賦予機體對嘌呤霉素產生抗性。這一特性如今普遍應用于篩選特定攜帶pac基因質粒的哺乳動物穩定轉染細胞株。
嘌呤霉素在細胞穩轉株篩選中的普遍應用與慢病毒載體的特性有關,現在商業化的慢病毒載體多數都攜帶pac基因。在某些特定情況下,嘌呤霉素亦可以用來篩選轉化攜帶pac基因質粒的大腸桿菌菌株。
溶解性:溶于水,參考濃度50mg/ml。
使用方法
1.建議使用濃度
哺乳動物細胞:1-10 μg/mL,濃度需要殺滅曲線來確定;
大腸桿菌:LB瓊脂培養基篩選穩定轉化pac基因的大腸桿菌,使用濃度為125μg/mL。注:使用嘌呤霉素篩選大腸桿菌穩轉株需要的pH值調節,而且受宿主細胞本身的影響。
2.溶解方法
用蒸餾水溶解嘌呤霉素配制成50 mg/ml的母液,經0.22 μm濾膜過濾除菌后分裝于-20℃凍存;也可溶于甲醇,配制成10 mg/ml的儲存液。
3. 嘌呤霉素殺滅曲線的確定(以shRNA轉染或者慢病毒轉導為例)
嘌呤霉素有效篩選濃度跟細胞類型、生長狀態、細胞密度、細胞代謝情況及細胞所處細胞周期位置等有關。為了篩選到穩定表達的shRNA細胞株,確定殺死未轉染/轉導細胞的低濃度嘌呤霉素關重要。建議初次做實驗的客戶一定要建立適合自身實驗體系的殺死曲線(kill curve)。
1) Day 1:24孔板內以5~8 x 104 cells/孔的密度鋪板,鋪足夠量的孔以進行后續的梯度實驗。37℃細胞孵育過夜;
2) Day 2:a)準備篩選培養基:含不同濃度嘌呤霉素的新鮮培養基(如0-15μg/mL,少5個梯度);b)往孵育過夜后的細胞內更換新鮮配制的篩選培養基;之后37℃孵育細胞;
3) Day 4:更換新鮮的篩選培養基,并觀察細胞存活率。
4) 根據細胞的生長狀態,約2-3天更換新鮮的篩選培養基;
5) 每日監測細胞,觀察存活細胞率,從而確定抗生素篩選開始4-6天內有效殺死非轉染或者所有非轉導細胞的藥物低濃度。
4. 哺乳動物穩定轉染細胞株的篩選
等轉染含有pac基因的質粒后,細胞在含有嘌呤霉素的培養基中增殖,以篩選出穩定轉染子。
1)細胞轉染48h后,將細胞(原樣或稀釋)置于含有適當濃度嘌呤霉素的新鮮培養基中培養。
注意:當細胞處于分裂活躍期時,抗生素作用。細胞過于密集,抗生素產生的效力會明顯下降。進行細胞分盤使其密度不超過25%。
2)每隔2-3天,移除和更換含有嘌呤霉素的培養基。
3)篩選7天后評估細胞形成的病灶。病灶可能需要額外的一周或者更多時間,這依賴于宿主細胞系和轉染篩選效率。注意:每日進行細胞生長狀態的觀察。嘌呤霉素的篩選少需要48h,有效濃度嘌呤霉素的篩選周期一般在3-10天。
4)轉移和放置5-10個抗性克隆到一個35mm的培養皿中,用選擇培養基繼續培養7天。此次富集培養是為日后的細胞毒性實驗做準備。
參考文獻:
《CRISPR-Cas9 Mediated RNase L Knockout Regulates Cellular Function of PK-15 Cells and Increases PRV Replication》 作者:Chao Sui, Dandan Jiang, Xiangju Wu, Xiaoyan Cong, Feng Li, Yingli Shang, Jinqiu Wang, Sidang Liu, Hu Shan, Jing Qi, and Yijun Du 期刊: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影響因子:2.197 PMID:30941371
《miR-196a-5p promotes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via targeting IκBα》 作者:He Xin, Chuanzhuo Wang and Zhaoyu Liu 期刊:BMC Cancer 影響因子:3.288 PMID:30621631
相關同類產品: |